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回复: 0

从洋山港说起(请关注)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4-10-16 05: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经过实地考察宁波舟山和大小洋山,(为了行文的方便,我暂且把宁波舟山称为"大宁波",就像1949年前舟山属于宁波)并且经过缜密的基本面研究后,得出我个人的观点:不计成本的兴建洋山港是国家的重大决策错误,是上海的狗急跳墙,是在重复当年宝钢和金山石化选址的荒谬,是又一个拍脑袋决策的"烧钱"工程,孤注一掷必定血本无归,白白把巨额的纳税人血汗钱投入东海打水漂,洋山港将会沦为第二个香港的大屿山货柜码头,第二个珠海机场,和第二个三门峡工程.它的后果是劣港驱逐良港.
     我认为在未来两港的竞争中,大宁波港胜券在握。疏浚后的大宁波港的进港航道虾峙门外浅段航道,候潮水深25.7米,能对付30万吨巨轮,将来的集装箱船再大都能畅行无阻,而15米水深的洋山港还没有建好,实际已经落伍要遭淘汰,因为现在就已经有吃水超过20米的超巴拿马级集装箱船。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也都在扩建,通航能力都将达到30万级吨级以上,迎接超级巨轮时代的到来.这些瓶颈的打破将使超大型化集装箱船运营的边际成本继续下降.上海试图靠洋山港来成就所谓的国际航运中心简直是痴人说梦,无异于想把一个瘸腿的人培养成马拉松的冠军.上海港现在的大部分货源大约90%左右是长江三角洲的货,它们基本上是靠集装箱卡车直接从工厂运送到港口的,2008年宁波跨海大桥通车后,这些货大部分很可能将会选择大宁波港出海,比如将来从南京或苏州等地出发的集卡,到两个港口的车程基本相同.在差不多到港距离的情况下,大宁波港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包括港口建设维护的成本优势和船舶超大型化的规模优势,据测算,大宁波港的建设成本不到洋山港的1/5.将来的疏浚维护成本也很低.
     建港成本如此悬殊,我不知道洋山港将来如何与大宁波竞争,收费高了-物流公司会鸟兽散,收费低了整个工程的投资回收遥遥无期,更不必说盈利了.早有专家认为洋山港的整个巨额投资何时可以回收.能否回收都难以预料。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世界银行顾问法兰克博士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众多,但真正拥有大陆深水岸线,并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只有宁波北仑海域。只要把宁波北仑海域看作是长江航道的延伸段,即可解决问题。
     我觉得法兰克的建议非常高明,用Google Earth测量一下重庆--外高桥--洋山港--北仑港的航程,理性的人们会感觉到洋山港真的是多余的.洋山港离北仑金塘海域只有76公里,76公里对于从重庆到洋山港大约2600公里的漫漫航程来说不足挂齿,上海所谓的长江优势也只不过优势这76公里,根本没有必要为少走76公里而花天文数字的一千亿兴建洋山港.将来大宁波港完全可以运用它的成本竞争优势把这些货吸引过来.
     上海的东海大桥和洋山港如果是政府立项,法人投资,如外资,民营资本来投资.人们也就没有理由说三道四了,谁投资谁承担风险或者谁受益. 但整个洋山港工程是政府投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是可以再造一个三峡工程的天文数字(以后可能还要追加,如兴建东海铁路大桥,现在的东海大桥通过量不足)如此孤注一掷,去做一个渺茫的试验,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用劳民伤财获取政绩.或者......早有专家提出洋山港的巨大风险完全应该由宁波港来化解.
     宁波跨海大桥将来的车流量将会超过东海大桥,投资宁波跨海大桥带来的回报是可以预期的,如果叫那些投资宁波跨海大桥的浙商去投资东海大桥,我相信他们是死也不会去的.上海的东海大桥因此只能是政府投资,是不计回报的.和它们的磁悬浮是同样性质.因此我认为在若干年后随着船舶的更趋超大型化,和大宁波港四通八达的立体疏港交通网络的形成,上海港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不可替代性将土崩瓦解,未来在和大宁波港的一场贴身肉搏之后,洋山港要么债台高筑.不堪巨亏而废弃不用.要么继续用巨额的纳税人的钱去补贴,来维持它的运营.就像维持磁悬浮的运行.
     上海的这种不按市场规则出牌,对成本的漠视,对常识的挑战,迟早会受到市场无情的惩罚.最终买单的还是倒霉的纳税人,这其中的低效,浪费无法计算.尽管上海政府总是打着所谓社会效益,国家战略这样的幌子.这种浪费最终会以不同的方式分摊到每个中国人的头上.  
     德国学者高兹是首先在交通运输地理中研究区位的人.他在1934年发表了《海港区位论》,强调自然条件的区位作用,采用了经济与地理相结合的方法,把海港和腹地联系起来考虑,创立了总体最小费用原则,追求海港建设的最优位置.高兹认为,理想的海港区位,应该是:腹地经陆路到达海港,再经海上到达国外海港的总运费压缩至最低.同时建港本身的投资应该在技术上是最小的.
     将来从成本考虑的船公司没有必要在杭州湾这两个相距只有40海里的港口靠泊两次,有水深优势的大宁波港是他们一次性靠泊的最佳选择。这种结果显然是上海所不愿意见到的,但不管情愿与否大宁波港的崛起和超过是无法压抑的,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也是最公平的,就像古今中外著名海港的兴衰沉浮,如台湾的淡水港,19世纪末淡水港的贸易量占台湾的一半,但当基隆港建成后,受河口淤塞困扰的淡水港吞吐量迅速一落千丈,城市规模也随即萎缩,沦为台湾默默无闻的一个小镇.又比如意大利热那亚港替代现在靠旅游业支撑的威尼斯.鹿特丹超越阿姆斯特丹成为荷兰最大商业中心等,这些港口的水深是决定这些城市最终命运的最重要因素.王者的地位从来就是风水轮转,但最终提升的是整个世界贸易的效率。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虽然不会简单重复,但我认为:由于将来港口竞争力的不堪一击.产权机制.市场机制的严重缺失和私营经济的孱弱,上海的瓶颈与风险已经显现,楼高车快的繁华表像下,隐藏着暗流涌动的危机.而杭州湾对岸的大宁波已是商机无限.对金钱有着天生敏锐嗅觉的浙商早已心领神会,捷足先登,重兵出击宁波跨海大桥.
     洋山港在2008年前还可以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昙花一现.它只是大宁波港建成前的一个过渡.并不能成为整个长江经济带"永恒的深水港".2008年是上海港和大宁波港吞吐量此消彼长的分水岭,也是上海和大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消长的时间之窗,港兴城兴,港衰城衰。相关的产业也会跟随港口的兴衰,如重化工.制造.地产.商业.等几乎所以行业.特别是作为服务业的金融业在大宁波更是前途无可限量。国家把上海定位为金融中心是战略性的错误,长远来看航运中心,金融中心都应该是在大宁波。国家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往往不“战略”。比如当年宝钢的选址.把中国这家举足轻重的大钢厂建设在没有深水港的长江边,无端的削弱了宝钢的综合竞争力.上海整天叫嚷着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是痴人说梦,将来连航运中心都保不住,哪来的金融中心。有了物流才有资金流,而不是相反.就象1843年开埠后的上海外滩,是先有了黄浦江边的远洋码头后,银行家们才纷至沓来,在码头边建起宏伟的银行大楼.为国际贸易等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就认为“金融中心的形成是经济发展演化的结果而不是打造的结果”,他对目前上海一厢情愿的提法不以为然,他认为,当条件具备时,国际金融中心会“不请自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将是“一个长期的话题”。
     现在的上海是"大政府,小个人".与其说它是国家用来对外展示成就的一面橱窗,不如说它是用计划手段炮制的一个空空花瓶.直至今天它似乎仍旧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上海市政府包办一切,而且往往不是市场行为,好大喜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除了洋山港,还有磁悬浮.F1赛车场.奔驰出租车......无一不是亏本的大买卖. 俗话说得好"千做万做,亏本生意不做".上海政府为什么尽喜欢用纳税人的钱去做一些亏本的大买卖.实在让人感觉蹊跷.
     而浙江是"小政府,大个人"更接近亚当斯密.哈耶克.弗里德曼这些伟大的自由主义先哲所倡导的自由市场经济原则.政府无为而治,百姓有最大的创业动力,以赚钱为目的,追求成本的最低,利润的最大。所以这里成为中国真正藏富于民的省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宁波.义乌.温州街头的奔驰.宝马车远远比上海多.上海和浙江的发展模式让我联想起前苏联和美国. 浙江商人的所向披靡,又让我不禁想起当年同样是浙江人骄傲的蒋公统率北伐大军横扫神州的一幕.
     上海现在所要做的是尽早认识到自己的荒谬,让政府这只"臭手"停止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停止继续建造洋山港,关闭磁悬浮等赔本项目。以免扩大损失。宝钢应该尽可能整体搬迁到宁波港区,但这种搬迁可能性几乎没有,宝钢在宝山的摊子已经铺得太大,搬迁成本太高,不可能象首钢那样整体搬迁.宝钢只好继续在马迹山中转矿石,付出比竞争对手韩国.日本钢厂更高昂的矿石运输成本,每年的浪费以亿计.在这样拙劣的成本控制下,宝钢在国内的"最具竞争力"地位将会受到来自将来拥有深水港址的其他钢厂的挑战.更遑论称雄世界钢铁业.所以我认为谢企华在制定宝钢发展战略上,并不见得高明.好在现在宝钢已经认识到当年选址的错误了,准备把下一步大规模的产能扩张选址在拥有深水港的广东湛江。但当人们想到马迹山这个本不该有的放屁脱裤子工程,宝钢当初的选址总让人感到无尽的遗憾.这当然是当时决策者的眼光局限,或上海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但更深层次的是决策机制的问题.中国的市场经济在逐步向纵深推进,而决策机制(政治改革)并没有跟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头头脑脑拍脑袋决策的方式,自由经济和民主政治最终还是要齐头并进,不然其后果让人哭笑不得,就像宝山钢铁,金山石化这些原本应该落户宁波的临港重工业都被上海抢了过去.而现在又弄出个不伦不类的洋山港,像栅栏一样拦在大宁波港的北面.
     邓小平当年决定开发浦东从现在来看有他的局限性,他似乎在重温上海旧梦,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远东第一大港口,第一大商业贸易中心.因为当时黄埔江上的码头就能担当大部分中国对外贸易的吞吐,但世界海运发展到今天,它的运输效率和当时比增长何止倍蓰,船只越造越大,吃水越来越深,上海港的远洋码头从黄埔江跳到外高桥,又要从外高桥跳到大小洋山,这所谓的"三级跳"跳了70海里的航程,但最终还是跳不出长江泥沙落淤区,跳不出要遭淘汰的命运.上海真可谓成也长江,败也长江.而就在洋山南边只有40海里的海域有一个自然条件无与伦比的大宁波港,大宁波港与长江口的这段合适的距离,恰恰是大宁波港未来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一张王牌,使它免于长江泥沙落淤之苦.  
     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1793年来到舟山定海的马戈尔尼,开拓世界贸易的英国人的确有战略眼光,一眼看中定海港,由衷赞叹这里天然的屏蔽条件和水深.区位优势.认为是中国与世界开展贸易的最佳基地.遗憾的是马戈尔尼最终没有成为"舟山的莱佛士爵士".众所周知的原因英国人在鸦片战争后,退而求其次无奈的要了和金塘岛差不多大的香港。这是大宁波的不幸,浙江的不幸.定海应该在他的登陆地为他塑像,纪念这位有眼光的英国人.就象新加坡为莱佛士爵士塑像,和日本横须贺为美国人马修.佩里在其登陆点立纪念碑一样.1853年,佩里将军率船队来到横须贺,用坚船利炮逼迫日本人打开了国门。但日本人却把侵略者佩里当成一个恩人来立碑纪念(碑文是名相伊藤博文题写的),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佩里,日本可能继续闭关自守,佩里因此也成为横须贺的骄傲。日本人的这种行为绝对让"伟大"的中国人瞠目结舌.这也是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流经济强国的内在原因之一.
     马戈尔尼前后,对定海一带无与伦比的综合战略价值作出论述的还有查理一世.威忒.阿美士德.斯当东父子.律劳卑.霍尔斯伯格.厄姆斯顿.义律.巴麦尊.璞鼎查.奥克兰.额尔金等这些英国的国王.皇家海军司令.商人,地理水文学家.外交家等......
     避开饶舌的民族主义的纷争,从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个历史大趋势来看,马戈尔尼的定海之行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其余与之相反的力量都是逆流。
     2006年浙江省政府宣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宁波舟山港”名称。这是大宁波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一个崭新的东方大港由此整合诞生,我认为浙江省政府的这个战略性决策是非常英明的.这个有所不为的地方政府开始有所为了.这是200多年前大宁波被动性开发流产之后,浙江人自己主动性战略开发大宁波的伟大壮举.和跨海大桥及大宁波东部新城的规划建设一起,它们对大宁波.浙江.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以后的长期发展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超过当年深圳和浦东的开发所带来的实际影响.
     本人对海港的兴趣源于对股票的兴趣,2005年初在国外投资者看好中国的声浪中,我开始寻找中国股市中可能值得长期投资的好股票,作长期持有的打算。于是我从海港这个国家的门户入手,第一步是研究上市公司中的海港股,我粗略的筛选了三大沿海经济带的港口股,最终选择上港集箱作为海港股中的唯一候选,我觉得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体,现在是,将来也还是。
     2005年4月我沿着杭州湾的北岸来到芦潮港,乘船踏上了烟尘滚滚的洋山工地,在洋山一天的时间,我差不多跑遍了大小洋山的所有地方,给我的初步直观感受是八个字“弹丸之地,不计成本”回到家中,我花了差不多整整一个月在网上查洋山港的资料,这一查,查出了我对大宁波的兴趣,我虽然是浙江人但以前对大宁波知之甚少(当时还没有两港合并)原来上海港还有这么一个足以令它毛骨悚然的强劲对手,而且屏蔽条件天造地设,港池巨大而深,可惜这个海港目前有两个缺点,1.现在的港口腹地小 2.虾峙门外的浅段只有18米深。好在这两个瓶颈都正在解决,它们并非是不可解决的致命缺点.第一座跨海大桥2008年竣工,北桥堍在海宁的两座也正在规划.中国石化和宁波.舟山3方共同出资把虾峙门外航道疏浚至候潮30万吨级。于是我放弃了把上港集箱作为长期投资组合之一的设想,我觉得洋山港命悬于一桥,水深有限,而大宁波港通往杭州湾以北将来有好几个通道.北仑,镇海一带有足够的陆域后方,可供石油.钢铁.造船等等各类企业入驻,它们可以和集装箱码头公司共同开发和维护这个综合性的海港,分摊开发维护的成本。
     已在宁波设置基地的长荣海运集团一名高层表示,他们也曾思考过是否前往上海的洋山港,但评估发现洋山港北边没有屏障,冬季海风强劲,增加码头作业难度。而宁波港可以全天候、全方位提供装卸服务,竞争力比洋山港强。
     综合考虑我认为大宁波港是中国最有前途的海港,并且已经初露端倪,已经连续6年集装箱吞吐增速世界第一,是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港.投资大宁波港比投资洋山港风险小。如果大宁波港在A股上市我会买进并且长期持有。
     买不到最好的海港股,只好在这个最好的海港区域寻找依港而生的好公司,因为深水港一带肯定聚集了一些好的公司,一些规模盈利都很大的公司,是有了深水港才吸引它们的到来,深水港也因为这些大企业而更加繁忙兴旺。迅速崛起的中国消费了全世界9%的原油,其中近一半靠进口.40%的钢铁.60%的水泥.这些充分受益于经济强劲增长的行业都是大吞大吐的行业,它们必须建在深水港区. 于是我又沿着杭州湾南岸实地来到大宁波港区寻找这类好的上市公司,我在这里找到了--中国石化.海螺水泥和中海地产.中国石化在大宁波港区共有册子.大榭.岙山3个30万吨级的原油码头,旗下镇海炼化有自己直达厂区的深水码头,大宁波是国家的首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由此我认为中国石化是一家值得长期投资的好公司,他的管理层切实在为这家跻身世界500强前列的公司兢兢业业,抢占有利港址,实施最合理的物流战略,努力降低成本,充分分享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的长期强劲增长,抗衡"洋狼"的竞争。海螺水泥在北仑港,有它自己的专用码头。中海地产已经在2005年进入东钱湖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健康的省份,宁波是浙江的龙头,中国经济看浙江,浙江经济看宁波 " 中海宁波的楼超钢总经理如是说.我认为就凭楼超钢的这句话,我就有倾家荡产买进"中国海外"这只股票的勇气(可惜它还没有A股). 以上这3家公司都是行业的龙头,占据大宁波这块有利位置.它们的经营者都是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由此我把前两家公司纳入我的长期投资组合在金融业中我把招商银行也纳入组合,因为它非常重视大宁波市场,率先把宁波分行升格为一级分行,马蔚华总是棋高一着.这3只股票是我去年在股市最低迷时作为第一批首选股买进的,我将坚持长期持有的战略不变。我曾经建议他们把总部迁至规划建设中的宁波东部新城.
     上海的洋山港还将继续建造,衢黄港也尽管兴建.杭州湾南岸的大宁波港的一系列工程也会马不停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最终会选择并决定经济的天平倾向杭州湾的南岸还是北岸.但前提是政府在这场游戏中不能是一个制造不公平的干预者.一场史无前例的海港豪赌才刚刚开始.双方的行动似乎都经过了反复的风险评估,而敢下此巨额赌注。作为小小投资者的我,其实也已经卷入了这场赌局中,已经与港城的命运紧密相系.
     两个城市旷日持久的世纪性的马拉松赛也拉开了大幕,尽管两者并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比如当下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但我认为并不影响大宁波胜出的最终结果,只不过大宁波现在暂时落后,如两座跨海大桥的工程进度.
     尽管人们总是愿意拿既成的非决定性优势来推断出上海的地位无可撼动,比如上海曾经的辉煌,现有城市的规模,人才的聚集,外资的密布和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等等.中央政府对上海的倚重可能也是基于这样的逻辑. 但我却始终坚信:决定两个城市命运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大自然神工造化的港口条件.人才.资金.技术.服务.货物.国家政策都是可以流动和改变的,但天造地设的深水良港是移动不了的,这些可以流动的要素,最终会迁就于不可移动的地理水文因素,流到它们最终真正要去的地方,就象水总是要往低处流一样.
     因此,与其说上海吞并了浙江的大小洋山,不如说上海的资金正在向杭州湾的南岸流动,洋山港的兴建只说明了上海试图抗衡这股趋势,或者说资金在向终点站流动过程中在杭州湾半途的短暂停留.但不管情愿与否,资金的继续南移已是大势所趋.就象1843年后无数的大宁波人怀揣着他们的积蓄和借贷登上沙船渡过杭州湾来到上海.最终在上海成就了他们的大业.也成就了旧上海的辉煌. 而这被称为"跑码头"的人力和资金的流动,在一个半多世纪后的今天,可能将会戏剧性的颠倒过来.这背后根本性的推动力就是中国的迅速崛起.这个大国的崛起使世界贸易量急剧膨胀导致船舶的日趋超大型化.所以将来船舶大型化的速度将决定这股资金.人力向深水港区流动的进度.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将来的集装箱船发展到现在的矿石船,油轮这么大,那对上海港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而对大宁波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利好.谁又能保证将来集装箱船不会这么大.到那时远洋集装箱船都只能把大宁波港作为枢纽港,就像现在的油轮,矿石船.到那时上海港将逐步沦为类似南京.武汉这样的内河港,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枢纽海港.因此: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大宁波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中央政府应该注意到这种趋势的存在,把各种资源向大宁波聚集.用市场化,民营化方式开发大宁波.而不是继续纵容上海这种无休止的"烧钱" .
     将来随着大宁波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大宁波将成为"新宁波帮"施展他们伟大抱负的最重要舞台.他们将打破先辈"老宁波帮"不在自己家乡发旺而在他乡成就大业的尴尬. 颠覆这个"宁波悖论"
     说到底,未来大宁波与上海的较量其实就是:深水港与浅水港的较量.成本至上与不计成本的较量.自由市场经济与政府计划经济的较量.勤恳务实与好高骛远的较量......我们可以展望望未来:一座伟大的国际化都市将崛起在杭州湾南岸的滨海区,崛起在伟大的浙商崛起的时代,崛起在这个大国崛起的时代.崛起的速度可能超乎人们的想像.
     宁波与舟山在港口整合之后应该立即进行行政区划的合并把舟山并入宁波,宁波舟山港还是沿用原来的名称"宁波港"这样比较简洁,更有利于宁波港品牌的推广 .大宁波港在对外宣传中不要总是像现在这样称自己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南翼" .要"接轨上海" 在咄咄逼人的上海面前自甘小弟,显得很没出息.要知道上海的这种咄咄逼人终究是没有多大的底气. 连一般的远洋油轮和矿石船都不能靠泊的港口怎么能称得上国际航运中心.将来不是大宁波要接轨上海,而是相反.我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上海与其花1000亿自起炉灶,不如建一座金山至宁波的铁路公路两用跨海大桥,主动去接轨大宁波,剩下的钱投资大宁波港的建设.而且绝对花不光这1000亿的资金.这样的方式大家都划算.但这种可能性是零,上海像是一个已经丧失理智的赌徒,它更愿意兀自在一条通向黑暗的道路上狂奔.
     综上所述,本人质疑洋山港,并不是人们常说的那样这是"重复建设".我认为没有重复建设,竞争就无从谈起.
     我只是认为:
     1.大小洋山的地理水文条件决定了它的长远前景非常渺茫,如此巨额投资风险巨大.
     2.它不应该由政府来投资.
    政府直接参与经济的后果,在计划经济时代经过无比惨痛的试验后,证明是死路一条.政府对经济的集权是权力寻租的温床,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而且使市场机制的竞争性.公平性和自我调节的有效性荡然无存.正如哈耶克说的这是一条"通向奴役之路".为什么直至今天,还有人在为上海市政府的所谓"高效率"唱赞歌?就像从前人们为计划体制唱赞歌一样.
     在这种强大的集权经济模式下,上海可能已经形成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因此这种集权经济模式靠它自身的觉悟来转变成市场经济模式是不现实的,如果没有一种更大的权力制止它,蕴藏的风险迟早会以经济危机的方式爆发出来.验证弗里德曼的名言"只有危机才能带来真正的变革".
     <<南风窗>>曾经引用已故著名华裔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杨小凯的评论:"上海给人的印象是,它是非常强烈的政府控制和计划的工业化,体制改革落在浙江.江苏之后。晚清洋务运动就是搞国有企业,官督商办(相当于承包制)或官商合办(相当于合资),最大的教训是,坚持官办,私人企业就搞不好,就没有效率;坚持官办,就有利益冲突,要想法子限制私人经济。私人经济一上去,你的利润马上下降。政府有很多方法去压制私人企业.庞大的政府资本参与到经济中去,除了对私人资本的进入产生阻障,国企自身的公司治理问题以及风险经营方面都会积压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旦风险集中爆发,后果难以想象".
     或许我对风险过于敏感,但对风险的敏感确实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投资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在民主政治还是一个美好愿景的中国,小小个人的声音可以忽略不计,我所得出的自己的判断,只是为我个人的投资决策服务,使我尽量与风险保持足够的距离.
     或许我对大宁波过于乐观,对上海过于悲观 ,或许两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充满了不可预知的迂回和变数.最终的胜者是各种资源要素博奕的结果.但至少大宁波对整个长江经济带日益重要的石油安全和能源原材料保障方面从来就有它垄断的.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绝对作用.甚至可以说2008年后整个长江经济带可以没有上海港,但是万万不能缺了大宁波港.  2006.3.6草于浙江海宁 [email protected]  本文在不断修改完善中
  
   
   
   
   
   
   
   http://m.lifang521.com/tag/700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教育创新工坊

GMT+8, 2024-11-23 13:08 , Processed in 0.0332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