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0|回复: 0

_【转帖】重庆摔童案,没那么容易淡出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3-12-5 20: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约评论员 陈方
  距事发近一个月后,“重庆摔童案”已经淡出了舆论焦点,相关的后续信息已是零星的点缀。但是,“重庆摔童案”显然还没有完全划上句号。
  “摔童案当事女孩李某某和她的亲人几乎消失了”,这是媒体在转载这则后续新闻时提炼出来的核心内容。我在看到这一标题时,心底滋生了一种悲凉的情绪。受害人原原一家和李某某一家的“恩怨”了结了吗?小男孩原原是不是还在治疗中,施害一方怎么能够“人间蒸发”呢?李某某在央视展示了道歉信之后,对于原原一家如何进行后续赔偿,新闻再没有太多陈述,如今“李某某和她亲人几乎消失”,更让人感到一种冷血。
  这只是被标题引导的情绪上的判断。细读新闻才发现,与其说“消失”,不如说摔童女孩和她的亲人都“躲”出去了。事发后,摔童女孩李某某换了之前待过5年的学校,搬离了一直居住的小区,和她一起消失的还有她的母亲,还有她的外公外婆。另外,她的爷爷奶奶也为了逃避大批的媒体和随之而来的舆论,躲到了广东。他们“躲”的是孩子曾经犯下的“恶”,还有舆论的围追堵截。可以想象一下,面对记者的轮番轰炸,每一次回答记者的提问,他们都要回顾一下李某某的“恶”,并反思孩子的“恶因”到底是如何滋生出来的。于李某某的亲人而言,这大概也算是一种折磨。
  事发当事人李某某一家当然希望事态尽快平息下去,连她周边的人都希望事情尽快画上句号。李某某的班主任拒绝所有前赴后继赶来采访的媒体,李家的街坊邻居也开始对记者表现出不耐烦。近一个月前的那场悲剧曾经是他们的谈资,可聊得多了,信息不断反复重复终于惹烦了他们。逃避记者,逃避媒体,逃避一切和“摔童案”有关的追问,成了他们的选择。当周边的人都开始“躲”,开始“逃避”,当事人的“逃避”似乎有了更为合理的理由。事实上他们确实是“躲”出去而不是“人间蒸发”了,如果警方需要传唤他们,我相信他们并不会真的消失而不出现。
  “重庆摔童案”势必会淡出公众视野,可就这么淡下去,对于原原一家是不是有所不公?新闻里几乎没有呈现原原一家对事态走向的看法,他们和李某某一家以及李某某周边的人一样,也是希望这个事件很快翻篇尽快平息吗?再多的关注也无法弥补心底的创伤,它需要时间来慢慢愈合。但是,如果没有舆论的关注,施害方一家又能不能尽到后续的赔偿责任呢?李某某是个10岁的未成年人,她本身没有能力尽责赔偿,只能由她的父母赔偿。遗憾的是,除了事发最初几天的七万多元捐款之后,李某某的家人再也没有出过一分钱。
  而李某某的父亲李江曾在央视透露,自己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会尽力让原原接受治疗,并表示自己正在卖房和车。当这一场悲剧逐渐淡出舆论聚焦,李某某的家人还会不会继续为原原一家赔偿?不得不说,现实情形里,舆论压力有时候就是一把“枪”,当事人忌惮子弹的发射,必须履行他不愿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宽恕和悲悯,以及忏悔,都是美德。在“重庆摔童案”这个极端的个例悲剧中,这些美德并没有真正出现过。从人心的角度来讲,受害者一方不可能轻易宽恕摔童的恶行,但施害一方应当知道,无论舆论是否再继续关注此案,最大限度地赎回自己的“罪”,这是最基本的伦理之道。作为公器的媒体,有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哪怕她曾经犯下天大的错;但作为曾经施暴的未成年孩子的家长,这份“错与罪”自己永远都逃避不了。
  “重庆摔童案”,句号真的没那么容易划上。这和它是否即将淡出舆论视线,并无直接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教育创新工坊

GMT+8, 2024-10-15 20:22 , Processed in 0.0377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