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回复: 0

五箭齐发构建上海自贸开放型金融体系(转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4-10-16 05: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其经济改革政策一直饱受争议,今日金融改革方案正式“落地”。央行《关于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的意见》30条正式出台,这意味着上海打造开放型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四位一体”的自贸金融体系雏形正在形成。
  上海自贸区的所谓“四位一体”,主要是指资本项目自由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区域化、国际化)、利率市场化以及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上海自贸区是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突破现有体制框架,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风向标。
  从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实施路径看,金融改革“五箭齐发”。
  第一支箭:“分账管理,内外联动”,体现了渐进审慎控风险的总体思路。在“一线打通,区内自由,二线隔离”原则下,上海自贸区将通过银行分账管理、独立核算,服务对象涵盖区内居民和境外非居民,实质上在区内构建了一个自贸区与国际市场联通,涵盖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本外币一体化、与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接轨的开放型金融体系。
  在分账账户管理上,自贸区http://www.sinozimaoqu.com会采取差别监管:自贸区试点金融产品清单的设定,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有效监管的金融产品。而自贸区的所有被标识账户,原则上将被看成“境外资金”。央行等相关部门将通过分账核算系统监控被标识账户资金流向,杜绝热钱流入。此外,考虑到自贸区的“区内境外”定位和资金来源不同,自贸区还可能探索建立符合自贸区内银行业实际的、相对独立的银行业监管体制,并优化调整存贷比、流动性等指标的计算口径和监管要求。
  第二支箭:自贸区将实现自由贸易账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推进人民币投融资便利化。《意见》表示,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及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可办理跨境融资、担保等业务。条件成熟时,账户内本外币资金可自由兑换。这意味着上海自贸区将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环境下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池,密切与境内外金融机构合作。
  第三支箭:着力打造人民币离岸市场和金融中心。事实上《意见》允许区内机构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可进入自贸区的证券和期货交易场所投资和交易,以及区内主体的境外母公司可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加大了人民币的“蓄水池”作用,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上海的离岸金融市场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凸显。
  第四支箭:将放宽上海自贸区内个人跨境投资限制,体现了从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的战略转型。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境内的个人只可以通过银行、基金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进行境外固定收益、权益类等金融投资。《意见》明确指出,区内就业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可按规定开展包括证券投资在内的各类境外投资,这意味着国家储备资产将实现市场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这是重大的制度创新。
  当前,中国政府手中3.7万亿美元的外汇资产成了“烫手的山芋”,官方债权大国带来了非常大的集中风险管理问题。作为不成熟的新兴债权大国,中国无法以其自身货币进行放贷,大量贸易顺差由此带来了货币的不匹配和储备资产贬值的风险。
  由此,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将试点构建完整的“走出去”外汇管理促进体系,由国家对外投资向民间对外投资转变,为“藏汇于民”创造条件,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购买国外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畅通民间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渠道。
  第五支箭: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真正提供与实体经济和产业升级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上海自贸金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金融而发展金融,而是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上海金改方案除了利率、汇率市场化等金融市场化改革之外,未来上海金改的突破口和重点将是如何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来。特别是上海自贸区担当着推动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重大使命,必须创新发展供应链(价值链)金融,依托于产业价值链综合价值平台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降低整个供应链运作成本。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
   
   
   
   
   
   
   https://guooufashion.com/what-to-ask-when-contacting-a-knitwear-manufactur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教育创新工坊

GMT+8, 2024-11-23 15:03 , Processed in 0.0326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