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回复: 0

18亿亩耕地红线是否束缚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2024-10-16 04: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茅于轼先生认为,18亿亩耕地红线根本没有必要,粮食安全完全可以依靠国际市场获得,发生大饥荒,也是因为中国闭关自守。而且,18亿亩红线束缚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的建设用地,明显能创造更多单位产出和就业,比耕地价值更高。因此,18亿亩没必要,而且是中国发展的束缚。


  我们就粮食安全的问题不谈,先看看中国是否因为有耕地红线,而缺少城市建设用地,进而束缚了城市化进程,使原本可以产出飞机、大炮、汽车的土地,只生产小麦和白菜。我只知道,在中国三四线城市,有各种各样的新区、各种各样的开发区,在四川广汉,有动不动就5000亩的专业市场,在成都的周边,也聚集了近30平方公里的专业市场。在陕西榆林,这个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总人口330万,市区人口60万的城市,竟然有上万亩的物流园规划,都不知道他们要配送什么。当然,还有很多我没见过,但听说过的,圈占了很多年却无工厂进驻,只能长草的开发区。


  中国现在的问题并不是耕地红线束缚了城市的发展。而是城市在无节制的扩张,这种无节制体现在,你即便把土地白送给企业,企业也不来,负责招商的官员白了头发,肝脏被酒精泡坏,也没完成招商任务,圈占的土地在长草。同样体现在,三四线城市出现了大量的鬼城和死城。


  其实毋庸茅于轼先生提醒,地方政府太知道城市的作用了。因为耕地对地方政府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税收,而且,由于农业补贴,耕地可能还是一个负担。所以他们渴望城市,他们需要城市,需要居民、公司、甚至小超市,给他们创造源源不断的税收。所以对于城市的土地创造GDP,创造就业,创造税收,创造财富的能力,地方政府真的不需要茅于轼先生来提醒。


  而且政府5年一换届,他们一般会在自己的任期内,能卖多少土地算多少土地。他们难以,有没有能力像一个大地主一样,惜售土地,制造稀缺,把价格提到最高,市长只关心在自己的任期内,尽量把城市建设漂亮,卖更多的土地为自己创政绩,他们没有心思为下一任做嫁衣,万达集团最聪明,洞悉中国政经周期,肯定会在市长任期内让自己的购物中心开业。所以,政府虽然垄断土地,但是,它真的不像公众想象的那样,能够像一个垄断者一样左右土地的价格。所以耕地对地方政府来说,即便只卖10万一亩,他们也是划算的。


  中国最近10年房地产价格、土地价格暴涨,究竟有多少是因为政府垄断土地,究竟有多少是因为城市化潜力的快速释放,这是值得研究的。我更倾向于后面一个因素。


  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用30年时间,完成发达国家200年的才走完的城市化进程。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经验。如此快速、超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上亿人在城外排队进城的压力下,房地产和土地的价格,怎么可能不暴涨?中国将创造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是不用怀疑的,因为中国的中心城市面临的是13亿人口构成的发展腹地。


  很多认为中国房地产价格过高的研究都拿一个数据说事,即房价收入比。首先,中国的人均收入非常低,其次,有上亿的人等着进城,他们在竞争城市有限的资源。而且几乎所有的中国年轻人都认为,未来几年,自己的工资肯定会涨。就好像一只成长性高股票,可以接受上百倍的市盈率。中国的房价,也包含了居民对自己经济状况改善,即后续增长的预期。所以,仅仅凭借房价收入比一个指标,就妄下论断,是粗糙而鲁莽的。


  而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中心城市,即能够发展的城市,将永远面临土地稀缺,到处找地的困境。而那些不能发展的城市,出现大片鬼城和死城。李克强先生的城镇化,口号提得比地方政府的行动要晚太多。


  由于交通通讯的改善,小城市作为物流节点、商贸节点的功能将慢慢消失,因为之前我需要在你这卸货、分拨,住旅店,所以80公里需要一个市镇,但现在,我每天可以跑500公里,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在你这停留。同时由于产业的集聚效应,产业链上下游趋向集中,规模效应将促使产业集群强者越强,大城市或者城市群会越来越大。而后进,没有具备优势产业的小城市,恰好又没有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他们必将慢慢萎缩,甚至消失。所以李总理的城镇化思路,是逆经济规律的,犹如农民工把房子建在家乡又不住,这是极大的资本浪费,这些资本本来可以投资到可以产生更多经济效益的地方。同样,把城镇分散到产业无法覆盖的地方,那也是极大的资本浪费。


  虽然中国城市扩张征地的确造成很多悲剧,但大家难道没有看到,有多少郊区农民想被拆迁而不可得?所有人都在期待城市化,但,城市化注定将难以发生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他们注定萎缩、消失。


  最后做个总结,首先,18亿红线并没有造成城市用地的稀缺,也几乎束缚不了卖地心切的地方政府的手脚,茅于轼先生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其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世界历史绝无仅有,没有参照,希望我们思考更深入一些,发言更谨慎一些。

===========================================
【楼主声名】:

  我非常尊重茅于轼先生,也非常尊重他努力推动的事业,我对茅于轼先生的品德由衷钦佩,本文仅仅是对他一个观点的质疑,不涉其他。


------------------------以上应楼主申请添加 2014.06.09---------------------------

编辑提示:请网友们针对学术观点(内容)理性讨论,切勿进行谩骂、人身攻击。

   
   
   
   
   
   
   http://wangmanba.net/mm/585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教育创新工坊

GMT+8, 2024-11-23 14:57 , Processed in 0.0309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