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0|回复: 0

中国的贫富分化与通货膨胀(转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贫富分化与通货膨胀
  
  一位美国总统说:通胀比希特勒还坏
  
  欧阳君山
  
    "大数据"和"小事件"
  
    1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7年 12月份金融报表,数据显示,去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 1.528 万亿美元,较2006年同期增加了 43.32%,累计2007 年全年增加 4619亿美元,按有关数据,我国外储已是排名第二的日本的 1.57倍。
  
    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虽然还没有最后汇总,但估计也是今年更胜往年。以北京为例,1 月11日,在北京市发改委工作会议上,主任张工表示, 2007年北京地区GDP预计达9000亿元,比2006年增长12.5%,是北京 GDP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 GDP预计超7000美元。
  
    飘红的数据令人兴奋,但一桩桩小事也令人关注。
  
    1月 2日, 晚6点半左右,北京,郎家园发往燕郊诸葛店方向的 930公交车上,数十名乘客表示拒绝购票,并让司机停车,要求相关负责人出,原因是票价涨了,起步价由1元涨到了2元,全程票价由5元涨至 8元(刷卡乘车者可享受 8折优惠)。由四惠派出所民警现场维持秩序,协商近3个小时,在车队负责人同意免票后,乘客们最后才坐车离开。
  
    第二天上午7点多到8点半,抵制票价上涨的事件再次发生,在距燕郊北线总站、北京八方达通州分公司诸葛店3站地外的星河皓月南区车站,百余名乘客将途经该站的6辆930路公交车围住,以示不满。经三河市燕郊治安分局民警协调,车队负责人到场解释涨价原因,滞留车上的乘客最后才分乘4辆公交车离开。
  
    此前在重庆也发生了一桩震动全国的小事,2007年 11月10日上午,重庆沙坪坝区家乐福商场内,发生一起因争抢特价食用油造成的踩踏伤亡事故。据报道,当是就造成3人死亡,10余人受伤。另有消息显示,医院后来收治31人,其中7人重伤。 人命关天,但事情的确只是缘出一点小便宜。原是家乐福超市沙坪坝店十周年店庆搞促销,当日推出一款菜籽油特价促销,原价每桶51.4元的5升装菜籽油只卖39.9元。大清早4点刚过,就有大量市民前往排队等候,导致上午8:40超市开门营业,群众涌进抢油,造成踩踏伤亡。
  
    这样的小事或许每天都在全国各地发生着!2007年11月中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了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000份。调查显示:第4季度城镇居民认为物价"过高,难于接受"的占比达47.6%的历史峰值,分别较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0.5和23.2个百分点,一改3年来认为物价"偏高,可以接受"的比重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中国最终消费率跌至20年来最低点
  
    为什么在国家外储和GDP持续不断飘红的背后却是普通百姓的生计忧虑甚至困顿呢?
  
    早在1998年起,大约是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并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就是从那时起,几乎每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要强调扩大内需。比如 2005年11月底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2006年12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更是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 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但2007年 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同以往,一是十年来首次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是"扩大内需"的字眼似乎也消失了。是不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在 2007年突然生了变化,甚至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投资与消费失衡及内需与外需失衡有了改观?
  
    内需不足可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痼疾,这反映在最终消费率——即最终消费额占 GDP生产额的比重。从1984年开始,中 国的最终消费率就一直处于低水平态势,并持续走低,从1985年的66.36%下降到 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下降尤其厉害,从1981年的 53.1%下降到了2005年的38.2%。特别是"十五 ",中国最终消费率急剧下降,2005年降到改革开放20 多年来的最低点。
  
    尽管节俭是中国人民一向的美德,但单纯从经济上讲,这是十分不正常的。不妨从国际上作一个纵向比较,过去 10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近 20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数据,19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基本稳定在77%~79%,在所统计的 36个国家(地区)中,只有8个国家(地区)低于 70%。以2002年为例,当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80.1%,其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消费率为80.7%,中等收入国家为 74.3%,高收入国家为81.0% ,2002年,中国当年的消费率仅为58.2%,而与中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在1000 美元左右)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当年的消费率分别为 81.2%、78.8%和68.9%(见图2)。
  
    这还是把政府消费统合在内一起算的,如果把占20%的政府消费拔在外,居民消费率就更见低下。与此相应,中国的储蓄率偏高, 1996年以后连续5年来,居民储蓄以 18%的高速度增长,储蓄率超过3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材料,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 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其中1989~1993 年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居世界之首。2005年国内储蓄率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 19.7%。
  
    中国的投资率更是持续高企,2000-2004年间,中国的投资率分别高达36.4%、 38%、39.2%、42.3%和43.9%。直让人感觉高处不胜寒,因为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大国的投资率一般在 20%~30%。与此相应,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明显的 投资依赖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33.3% ,投资是48.8%。
  
  工资收入严重偏低是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内需不足呢?国人的确崇尚节约,并且偏好储蓄,但国民并非有钱不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键先生指出,从1979年到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的增长率均分别与其消费支出增长率高度正相关,过去 15年尤甚。就是说,只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能上去,消费自然也上去。 从文化上讲,国民崇尚节俭不假,但懂得享受也是事实。
  
    原因是在于国人无能消费,普通百姓主要靠工资获得收入,而我国工资收入相对资本收入严重偏低。 1月3日上午,中国社科院发布《 2008年社会蓝皮书》,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 2003年以前一直在50%以上,2004年下降到49.6%, 2005年降至41.4%,2006年更是仅为 40.6%;与此相反,资本回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节节上扬,从以前的20%提高到2006年的 30.6%。
  
    原因也在于国人不敢消费,这就是我国当前 社会保障和福利不健全,老百姓有点钱也不敢花,花了老了怎么办?由于"三座大山"——医疗、教育和住房的压迫,国民有钱不能花,花了家人怎么办?广大的中国人民的消费欲望被活生生地抑制了!
  
    如果说2007年我国经济生了什么新变化的话,那就是在"没钱买"的内需不足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一层"买不起"的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上涨——乃至"通货膨胀"。如果说内需不足尚只是内在的无力消费的话,通货膨胀就是外在的无能消费。内需不足还远没有解决,又来了通货膨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通胀趋势可能传递出"弱者更弱"的信号。中国民生困局的突围之路或许就在这新的理论突破中。
   
   
   
   
   
   
   https://www.richdady.cn/zixun/item-490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教育创新工坊

GMT+8, 2024-10-16 18:38 , Processed in 0.0340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