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华 发表于 2024-10-16 04:29:39

以智能城市终结雾霾

  
  雾霾、食品安全、高房价、高物价、垄断、拥堵.....所有问题,实际都是一个问题:垄断。以垄断的思维去治理雾霾,无论投入多少,最终雾霾不仅不会终结,而且还会越发严重。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以大众契约却解决雾霾问题,其他问题会随之全部解除。
  中国农村生成于牛车时代,像密布的雀斑分布于中国东部地区。而为了赢得这些已经不合理的雀斑机构,我们采取无限供给基础设施、无限供给道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致使社会效率越来越低。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一个点一站式解决农民、县级政府的所有问题,从而率先出现一个可以复制面向未来的智能城市单元。而智能城市应该具有的几个可测量的指标是:1、荷兰式农业;2、丹麦式福利;3、美国式的创新环境。
  如何在一点实现智能城市,并使之具有可复制性呢?
  荷兰式农业以高效、集约化而著称,其智能化的玻璃大棚每平方米可以产蔬菜60公斤,亩产接近8万斤。以中国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批量性的投入,我们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荷兰产出的50%。亩产4万斤蔬菜,对接北京巨大的需求,这是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
  目前,因陷入各方利益胶着,使资金、技术和资源并能进行对接,从而使资金创造泡沫,技术躺在农大睡觉,资源只能被钢筋水泥侵占。因此,我们需要跳出既有的思维模式,假设我们一站式的帮助北京周边某县解决农民住房、收入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问题,那么,我们将可以摆脱胶着的利益纠葛,为发展荷兰式农业开辟空间,使资金、资源、土地有机的对接。
  我们姑且将土地所有者农民和地方政府看成上帝,显然,农民的要求无非市民待遇,地方政府要求无非是GDP。显然,如果开启荷兰式农业,那么,地方政府是净收益方,并无太大阻力,问题的关键在于另外一个上帝,即农民。如果将一个县的农民每户分配一套住房,并且将荷兰式农业的净收益全部归农民所有,那么,这会远远超出农民的预期,则发展阻力将因此消失。
  接下来就是资金来源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其实资金来源并不想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因为,北京有庞大的消费群体,这刚好是未来荷兰式农业产出的消费者。按照自愿的原则,消费者可以选择出资1000*N元,作为回报,1-3年,投资人可以获得1000*3N元的绿色果蔬产品,其售价不高于市场上非绿色果蔬售价,那么,如果政府或企业愿意做担保,则大部分家庭或个人都愿意扮演出资人。在这一逻辑之下,我们可以先计算一次性解决某县农民住房问题的支出、批量投资建设荷兰式农业的投资和建设免费高速公里的总投资额。随后,以众筹的方式来解决资金,按照计划有序的在一个点发展荷兰式果蔬生产、鲜花生产。
  土地是确定的、技术是确定的、资金是确定的,需求是确定的,那么,产出就是确定的。众筹募集的资金对农民来说是零成本的,因此,未来,清偿众筹资金后,农民所有的产出都将变为净利润。这将使农户收入远远高于城市居民,使低端产能、低附加值产业在农村和县城失去生存空间,停止对水源和环境的污染。
  一次性解决农民住房问题的目的在于:1、可以消除密布的不合理村庄和为了赢了这些村庄而修建的大量重复的配套设施,置换出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以发展荷兰式农业,当农民集体退出,自然生态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恢复。才可以恢复存储水源的自然坑湖,使自然生态循环获得重生。【我们打开谷歌地图可以发现,农村宅基地、底商、道路、基础设施所占土地面积接近土地总面积的30%-50%】2、农民一次性的进入城市有利于农民共同成立与管理高效的农业集团公司,因为如果农民分散在各自的几亩地上,根本无法实施集约式生产和规划,效率因此无法根本提升。3、农民变成市民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一次性按照百年标准建筑高品质住房,使中国农民摆脱无限次为后代盖房的命运,无限次对山川、河流、土地赶尽杀绝,最终陷入勤劳致贫的命运。4、旅游业考虑。
  一次性解决问题所需的初始资金(以三河(含大厂)为例):
  建筑成本:两地农户约10万左右。因土地是免费,只有建筑成本,按照100平米每户,则每户需要资金15万元,合计150亿元。配套设施约10亿元。
  免费高速公路:从六环至皇庄镇,30公里,9亿元(土地免费)。
  荷兰式农业初始投入(估计):200亿
  则总投资在400亿元以内。
  以众筹方式在京津唐募集,按照1000元一份,仅需4000万份。显然,如果政府有解决问题的诚意,这4000万份并非困难的事情。显然,这一解决方案不仅政府投入为零,而且会永续的解决雾霾问题。荷兰农业围城的结果将是新城镇的福利超越北京,北京等一线城市规模不断缩小,而不是无限扩张,拥堵问题、食品安全、粮食危机也将因此一并解决。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Z2oYWEP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智能城市终结雾霾